从“坐等汇报”到“上门问需”,实现思想破茧。平里镇党委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干部培养全过程,打破“办公室等汇报”的惯性思维。以“清单式管理+责任制推进”为工作模式,每周一在工作例会上列出政策宣传、工程监督、矛盾调解等“下村清单”,将任务逐项分解、责任到人,并要求分管领导每周三反馈任务进展,确保干部下村有目标、办事有方向。党员干部们带着笔记本深入田间地头,主动倾听群众意见,尤其重视“异见”声音。自工作开展以来,已全方位收集产业发展、民生保障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民生诉求200余条,切实将“坚持问题导向”的理念落到实处,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思想转变。
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泥土淬炼”,实现作风扎根。针对镇内30余名90后年轻干部基层经验不足、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的问题,平里镇党委创新实施“青年干部发酵计划”,将基层一线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“试金石”。通过党员干部与村干部结对帮带,组织年轻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讲、困难帮扶、事务代办等工作,积极参与矛盾调解、项目推进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推进“新桥组道路升级”“坳里组水质改善”等10余个民生项目,解决梅南小学路口交通隐患消除等26个问题,办结11件信访件。在这一过程中,干部们从用普通话的“无效沟通”,转变为用方言与群众“家长里短”,从坐等问题上门到主动“嗅探民生”,在躬身实践中,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,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作风转变。
从“粗放运行”到“规范闭环”,实现制度固本。聚焦监督管理、制度完善与群众参与三大关键,多管齐下,推动基层事务规范化建设。一方面,由纪委书记带队开展专项检查,对财务、三资、工程、工作纪律等进行全面自查,严肃查处违规行为,共发现问题线索5条,给予党内严重警告1人、书面检查2人,移交县纪委审查调查2条。同时,针对督查中暴露的共性问题,持续深化平里镇财务管理制度改革,参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“三资”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标准,安排专业骨干点对点指导,完善制度约束。另一方面,充分利用镇村信息公开栏及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服务平台,入户开展“扫码监督”培训,引导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监督,推动各项工作从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,实现从粗放管理到规范运行的制度转变。